一轮涨价潮的背后,巨头企业仍然可以把生产经营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。与之相比,对缺乏价格话语权的企业来说,就显得不那么幸运了。一轮涨价潮下来,自然也会加快整个行业的洗牌力度,优胜劣汰也在所难免。
涨价一下子变成了大家关注的热门话题。从国际巨头到国内知名上市公司,最近一段时间内纷纷采取了涨价的策略。其中,国际巨头包括宝洁公司、联合利华等,而国内巨头包括了海天味业、恒顺醋业、洽洽食品等知名上市公司,它们都是这一轮涨价潮的重点对象。
今年10月到11月份,无疑是A股上市公司发布涨价公告最频繁的时点。以恒顺醋业为例,据公告显示,从今年11月20日起对部分产品进行价格调整,调整幅度5%至15%不等。再以海天味业为例,今年10月12日发布了主要产品价格上调3%至7%的公告。
从近期发布涨价公告的上市公司分析,其涨价范围基本上在15%以内,虽然看似幅度不高,但对普通居民来说,这些都是日常的高频消费品,每次增加15%以内的开支,日积月累,也是一笔不少的开支。
从目前已发布涨价公告的上市公司来看,基本上集中于食品领域,但从海外市场的情况来看,采取涨价策略的行业已经扩散至食品饮料、日化用品等,这些行业都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,多个品牌出现涨价效应,对普通家庭的日常开支负担也会有所增加。
在全球疫情蔓延的背景下,叠加美联储持续宽松货币的大环境,实际上会不断加剧通胀的预期,只是会存在一些滞后性反应,如今逐渐升温的全球通胀预期,对不少企业来说,也是一个不少的考验。
应对通胀升温预期,不同的企业会有不一样的应对策略。
其中,对掌握价格话语权的企业来说,会直接采取涨价的策略,来应对不断增长的成本负担。但是,对话语权优势并不明显的企业来说,可能会采取调整包装等形式来压低成本。此外,对经营管理能力不是很强的企业而言,应对的手段会比较少,甚至是被动接受通胀的压力,最终因成本的增加不断压低自身的经营利润水平。
在这个时候,实际上更考验一家企业的价格话语权与经营管理的能力,背后也会加剧整个行业的优胜劣汰。
面对这一轮涨价潮,其实也符合市场预期。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直接影响到全球供应链的管理能力与运作效率。在供应链受阻的背景下,同样会导致物流成本的上升、物流效率的降低,而这些因素都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成本。
从原材料成本上涨,到部分巨头企业宣布产品涨价,这一轮涨价潮告一段落了吗?或许仍为时尚早。从普通居民的角度分析,他们更担心涨价效应会延伸至更多的行业,并从一定程度上增加日常生活开支成本。
未来原材料成本的涨跌,仍然取决于全球经济恢复的进程,同时也取决于全球供应链的畅通状态。
从巨头企业的角度分析,他们早已做好了通胀升温的应对准备,并考虑到多种降低成本的策略。从实际影响分析,一轮涨价潮的背后,巨头企业仍然可以把生产经营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,即使遇到通胀压力,但对巨头企业的业绩影响也会比较有限。与之相比,对缺乏价格话语权的企业来说,就显得不那么幸运了,它们不敢随意涨价,一旦涨价就可能丢掉原来的用户,甚至不得不采取被动承受成本上涨的压力,一轮涨价潮下来,自然也会加快整个行业的洗牌力度,优胜劣汰也在所难免。
由此可见,对一家企业来说,掌握价格话语权与市场占有率是非常有必要的,这也是提升企业自身风险防御能力的关键所在。有时候,在全球经济发展形势不太明朗的背景下,叠加市场剧烈波动的因素,掌握话语权的知名品牌企业,或许就是市场中的避险港湾。(郭施亮)
凡注有"天津滨海网"或电头为"天津滨海网"的稿件,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;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"天津滨海网",并保留"天津滨海网"的电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