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 :天津滨海网>产经 > 正文
湖北用五年时间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倍增 底气在哪里?
2021-08-19 16:59:04 来源:华夏时报 编辑:

用接近5年的时间,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倍增,达到5万亿元,湖北的底气来自哪里?又将带来哪些新机遇?

湖北省发改委近日编制的《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》(下称《规划》)提出,到2025年,湖北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实现倍增,达到5万亿元人民币,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0%。此外,8个重点领域37个细分行业、2个万亿级、4个五千亿级、2个千亿级等等,都在《规划》中明确。

“这是‘十四五’时期推动我省战略性新兴产发展的路线图和任务书。”在8月17日解读《规划》新闻发布会上,湖北省发改委主任陈新武用“路线图”“任务书”来定义《规划》。

在前陕西省咸阳市政府经济顾问、中国(香港)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看来,基于国家对湖北在内的中西部的产业政策扶持,还有湖北本身的人才基础,加上其自身产业的优势,比如新能源汽车、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物联网大健康等优势产业,湖北有实现以上战略目标的底气。

对此,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持同样观点:“这些目标是根据湖北省的实际情况制定,同时也是务实的。”但他同时对《华夏时报》记者坦言:“也面临着挑战。首先是能不能吸引人才在湖北发展;此外,还有营商环境、投资环境如何能得到真正的改善。”

8个重点领域37个细分行业

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、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。基于此,湖北省委、省政府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。

“十三五”时期,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由1.5万亿元增加至2.5万亿元,年均增长11%,高于GDP增速5.9个百分点。这为“十四五”时期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《规划》明确,到2025年,湖北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5万亿元人民币。这意味着,湖北省将用近五年的时间,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的翻倍。

不仅仅是数字,还有具体的路线图。《规划》提出,“十四五”期间,湖北将以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为目标,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、大健康、高端装备、先进材料、新能源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、节能环保、数字创意及科技服务等8个重点领域37个细分行业。到2025年,湖北力争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、大健康2个万亿级支柱产业,高端装备、先进材料、节能环保、数字创意及科技服务产业4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,新能源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2个千亿级特色产业。将湖北省建设成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排头兵,跻身全国创新型省份前列,使湖北成为全球创新创业网络的重要节点,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提供强有力支撑。

湖北省发改委介绍,《规划》还提出打造“两都七基地”的发展目标,即世界存储之都、世界设计之都,全球光电子产业基地、全国“新汽车”产业基地、大健康产业基地、生物育种基地、航空航天与北斗产业基地、网络安全产业基地、未来产业策源地。

对此,叶青认为,从全省来看,要成为设计之都,这不是很容易,因为目前来看,“芯片之都”“设计之都”的概念更多聚焦在武汉市而非全省。

并且,实现这些目标,背后离不开人才。湖北省虽然高校众多,但是人才外流一直备受关注。叶青认为,能不能吸引人才在湖北发展需要考虑,因为从收入及发展空间来看,很多人可能更愿意待在长三角或者珠三角。

对于叶青上述所提的如何留住人才,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在会上也重点提及。“人才立省、科技强省、产业兴省。”陈焕春表示,在当今社会激烈竞争、高速发展的新时代,要想取胜,人才是根本。湖北是以科教大省而著称,怎样把科教大省变成人才大省是其关键。

《规划》中提出了实施“人才兴鄂”计划,完善高端人才在鄂工作、科研、交流保障政策,持续深化校企协同,建立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,建设校企合作创新联合体;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定向培养机制,为特殊人才以及引进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,开辟职称评审“绿色通道”;建立市场导向的人才吸引和认定机制,探索制定外籍“高精尖缺”人才认定标准;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全球人才招聘制度。通过“揭榜挂帅”方式遴选行业领军人才,为“十四五”和将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。

湖北底气在哪里?

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,对于湖北并非首次重点提出。此前湖北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就提出,要加快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、先进制造业主导、现代服务业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;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“51020”现代产业体系,特别是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。

如今《规划》的出台,便是“十四五”时期推动我省战略性新兴产发展的路线图和任务书。

《规划》中的一串串数字,每一个都意味着明确的目标。那么,湖北的底气具体来自哪里?

“总体来看,‘十四五’湖北有优势、有需求、有动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。”陈新武说,“十四五”时期,湖北必须练好内功,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,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。

至于底气,陈新武对从上述三个“有”加以说明:首先,有优势。湖北是科教大省,科教优势为湖北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强力支撑和保障。同时,武汉科教实力仅次于北京、上海,居全国第三,武汉及周边拥有脉冲强磁场、精密重力测量等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,建成了P4生物安全高等级实验室,还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陆续建设。

其次,有需求。湖北的经济转型,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,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必然选择。无论从湖北发展需求还是从湖北产业的需求,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,对湖北十分重要。

此外是有动力。近年来,湖北战略性新兴产业,尤其是“光芯屏端网”、生物医药产业、核心零部件、原材料等取得了很大进展,也突破了一些关键核心技术。

但是,仍然面临产业链、供应链的风险,需要统筹规划“十四五”各个产业的发展路径。同时,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也面临来自沿海先进发达地区的激烈竞争。“因此‘十四五’时期,我们必须练好内功,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,构筑产业体系的新支柱。”陈新武说。

事实上,谈及湖北的底气,省会武汉最有发言权,而东湖高新区则是当之无愧的“名牌”。

东湖高新区又称“中国光谷”。2019年,以东湖高新区为核心承载区的武汉市集成电路、新型显示器件、下一代信息网络、生物医药4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,数量与北京、上海并列第一。

2020年,在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的背景下,光谷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逆势增长、强劲发展,全区营收超百亿企业达到9家,营收5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9家,营收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53家,企业总数超过10万家。

目前,武汉四大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集聚7000家企业。武汉市委常委、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党委书记汪祥旺介绍,今年上半年,东湖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营收210.23亿元,同比增长49.5%,目前已集聚企业200多家(其中规上21家);新型显示产业营收562.83亿元,同比增长72.6%,已集聚企业400多家(其中规上40家);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营收620.28亿元,同比增长44%,已集聚企业3600多家(其中规上44家);生物医药产业营收184.13亿元,同比增长14.3%,已集聚企业2800多家(其中规上144家)。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“主力军、先锋队”。

汪祥旺表示,下一步,光谷将以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为目标,以湖北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为牵引,推动科技创新“关键变量”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“最大增量”,切实以科技创新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,“十四五”末经济规模向5000亿元冲刺,将光谷建设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“排头兵”。

陈焕春则指出,新兴产业的发展应该从科学、技术和产品三个方面的发展去做好设计、布局和落实,目标是要在这三方面走到前面,领先别人,才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。(方凤娇)

分享到:
版权和免责申明

凡注有"天津滨海网"或电头为"天津滨海网"的稿件,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;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"天津滨海网",并保留"天津滨海网"的电头。